2020年的新冠疫情不仅发展成全人类的公共卫生危机,也对国际贸易、社会经济活动构成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于2020年6月23日决定召开第53次大会,专题研讨新冠疫情与国际贸易的议题。鉴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会议采用视频的方式举行,分两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于7月6日至16日召开,第二阶段于9月14日至18日召开。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受邀委派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霍政欣视频参加第一阶段7月8日至16日会议。

7月8日,奥地利维也纳时间下午1点(北京时间下午7点)第一场会议召开,主题是“电子经济下的身份验真”。在互联网时代,身份的电子验真对于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后,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更加依赖互联网。鉴此,会议邀请各国专家专门就此议题展开讨论。
本议题由欧盟通讯网络专家Andrea Servida主持,参加讨论的专家有:贝宁网络服务部门负责人Serge Adjovi、韩国科学技术部网络安全部门负责人Dongweon Choi、墨西哥法律创新机构联合创始人Carla Vazquez Wallach和美国网络技术专家Thomas Smedinghoff。通过讨论,专家们一致认可最近几十年来国际社会及各国关于电子签名的立法对于推动国际贸易安全和便利的重要性,尤其是2001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签名示范法》和《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发挥了积极作用。与会专家认为,新冠疫情表明,今后的商务活动会更加依赖在线交易,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宣传和普及此类法律,鼓励更多的国家采纳或批准示范法及公约。专家们还指出,未来需要在身份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跨系统兼容性方面加强研究和立法工作。
7月9日下午,第二场会议召开,主题是“电子经济和贸易金融”。新冠疫情再次证明传统经济和贸易的脆弱性,凸显《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在新环境下的重要性。围绕本主题,在世贸组织经济研究和统计部门的高级分析师Emmanuelle Ganne的主持下,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常驻观察团政府事务部门负责人Raoul Renard、IBM工业研究部门高级经理Shantanu Godbole和世界经济论坛数字贸易项目主管Yan Xiao先后发言。
专家们分析了新冠疫情如何干扰了世界贸易链条以及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并建议各国广泛采纳《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以应对疫情给国际贸易和金融带来的严峻挑战。
7月13日下午,第三场会议召开。本次会议与世界银行合作举行,会议主题是“助力经济恢复——聚焦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在大多数国家构成市场主体的大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国广泛采取封城等防疫抗疫措施,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少中小微企业陷入破产边缘。
本次会议由世界银行金融、竞争及创新部门负责人Mahesh Uttamchandani主持,以下专家做了专题发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法学教授Jason Kilborn、伦敦妇女破产与重建联盟理事Kathlene Burke、世界银行专家Antonia Menezes、剑桥大学教授Ms.Louise Gullifer、世界银行专家John Wilson等。各位专家就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程序简化的破产程序以及在当前世界局势背景下如何通过改革联合国贸法会制定的相关法律文本帮助中小微企业克服疫情影响阐述了各自立场。
7月14日下午,第四场会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与公共采购”召开。在本次会议发言的专家是:巴黎十大教授Laurence Folliot Lalliot、中国中央财经大学教授Fuguo Cao、俄罗斯PPP实践部门负责人Vladimir Kilinkarov、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Christopher R Yukins、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专家Michel Nussbaumer、世贸组织专家Reto Malacrida及OECD公共治理与领域发展部门高级政策分析师Erika Bozzay。
与会专家就新冠疫情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影响和启示进行了详细探讨,对《联合国贸法会PPP立法指南》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点讨论。公共采购领域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在疫情期间对公共采购法律规则的思考和未来改革的建议。
7月15日下午,第五场会议“新冠疫情对国际争端解决的影响”召开。此次会议与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合作举办。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Alice Fremuth-Wolf、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秘书长Alexander G.Fessas、开罗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秘书长Ismail Selim、韩国国际商事仲裁院秘书长Sue Hyun Lim、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秘书长王承杰和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商业发展部负责人Lise Alm、俄罗斯当代仲裁研究院行政部门负责人Yulia Mullina以及沙特商事仲裁中心ADR部门负责人Christian P. Alberti先后发言。
与会专家对新冠疫情对各自所在机构的短期和远期影响进行了讨论,分享了本机构应对新冠疫情的经验,强调在后疫情时代重视意思自治和仲裁员自由裁量的必要性,并认为目前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法律文件具有足够的灵活度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局面。
7月16日下午,第六场会议“性别、贸易与COVID-19”召开。本次会议与联合国妇女署联合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法律文件对于提高妇女地位,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妇女受到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政策和法律制度上采取措施抵消疫情对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参加讨论的专家包括联合国妇女署高级顾问Katja Pehrman、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生Isabelle Deschamp、世界银行专家Sylvia Solf以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妇女项目负责人Nina Angelovska。
近年来,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一直致力于提高我国国际私法学界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大力推进我国国际私法教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与包括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等国际组织建立并保持长期的密切合作联系。此次学会委派专家学者参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53次大会有助于我国国际私法学界及时了解国际贸易法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进一步密切学会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合作关系。
(供稿人:霍政欣)